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_唐人阁论坛2025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全国信息)

鎢價登新高!有人笑看金潮湧,有人暗憂泡沫生

2025年5月14日鎢製品價格一覽

2025年5月14日鎢製品價格一覽

2025年1月-5月12日鎢價格走勢圖

2025年1月-5月12日鎢價格走勢圖

2004-2025年鎢價格走勢圖

2004-2025年鎢價格走勢圖

一、2025年以來鎢製品價格漲幅

截至發稿,自2025年3月下旬以來本輪鎢製品價格漲幅如下:

鎢精礦

漲幅14.3%,高品位礦價突破16萬元/標噸關口,突破歷史新高。

仲鎢酸銨(APT)

漲幅13.5%,價格隨礦端拉漲至23.5萬元/噸,市場流動性較緩。

鎢粉與碳化鎢粉

漲幅10.5%,價格分別達345元/公斤、340元/公斤,持續有價無市。

鎢鐵

漲幅13.0%,成本與剛需推動價格再攀新高,達24.4萬元/噸。

硬質合金

漲幅5%-20%,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企業被動再次提價,消費端承壓。

二、多重因素推動鎢價飆升

1. 鎢資源供給側

國內鎢礦開採總量受限

我國2025年度第一批鎢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58000噸,較2024年同期減少4000噸,降幅6.45%,控制總量明顯壓縮。

海外原生鎢礦增量不足

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越南等海外鎢礦專案雖計畫擴產,但投資強度不足、建設週期較長,冶煉技術有短板,短期內難以填補全球供應缺口。全球鎢精礦產量仍高度依賴中國的現狀難改,資源集中度將鎢資源價格維持在較高水準。

廢鎢回收與應用待提升

鎢的廢舊料回收產業鏈不成熟、工藝複雜,高能耗、成本高、效率低;廢鎢雜質多(>5%),純化難度大,影響品質,與原生鎢競爭成本優勢不大,品質劣勢明顯。同時各國回收法規和標準不一,環保等合規成本高,跨國迴圈受限。

2. 鎢製品需求端

傳統領域需求維持穩定

全球產業鏈因美國的關稅戰而部分處於紊亂和局部重構過程中,期間硬質合金等鎢製品在傳統工業產業領域的消費有望維持。

新興領域增量不斷拓展

新能源汽車、風能、太陽能、航空航太、半導體等領域快速發展和反覆運算更新,驅動鎢製品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應用不斷創新,需求相應擴展。

戰略隱憂催生儲備需求

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關鍵礦產安全意識提升,使原本穩定的供應鏈可能面臨斷鏈風險,因此催生了較大需求的企業和有關國家和地區對鎢資源戰略價值重估和戰略儲備需求。

3. 政策與資本加持

法律和行政管制加劇擔憂

國內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和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加劇國際市場供應鏈壓力,促使有關各方對未來供應風險的擔憂,引發全球資源搶購潮。

投機與投機交織強化預期

當前國際動盪環境下,中國優勢戰略資源和冶煉加工優勢凸顯,戰略資源市場熱度提升,儘管國際鎢價已經上漲,國內鎢價也在近期大幅上調,但相較於稀土等關鍵金屬的國內外價格差,仍有很大想像空間,給了投資者未來預期和投機者入市動機。

三、鎢市過熱的三重隱憂

1. 供需失衡:價格虛高的風險

本輪鎢價上漲受供給偏緊支撐,但政策預期與資本炒作放大漲幅,實際需求增速情況或被忽視。未來若全球經濟受美國關稅政策打壓,復蘇不及預期或新興領域需求放緩,市場供需平衡可能被打破,抑制價格。

國內鎢礦開採配額減少和APT、氧化鎢、碳化鎢等重要鎢原料出口限制背景下,海外礦山企業磨刀霍霍,意圖搶佔中國境外市場份額,海外鎢礦加速擴產、產能集中釋放可能衝擊市場,加劇價格波動;鎢資源成本大幅提高給了替代資源機會和替代動機。

2. 政策變數:出口管制的“雙刃劍”

中國出口管制雖短期推高國際鎢價,但長期或引發交易夥伴反制。歐美國家已著手建立戰略儲備,並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可能削弱中國定價權。國際上主要鎢製品加工生產領先企業在資源短缺的壓力下,對於鎢礦冶煉和回收資源純化技術的更多投入也會部分抵消我國的資源優勢。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公佈儘管暫時緩解了部分貿易摩擦風險,但資源短缺的緊張趨勢已經確立。

3. 資本泡沫:投機行為的反噬

在目前我國廢料進口沒有放開,出口管制日趨嚴格的政策環境下,原生鎢資源集中控制,沒有成熟的投融資期貨市場,投機資金也僅限於短期利用熱點躉貨,快進快出,可能局部放大市場風險,導致價格抬升和不穩定,但難以長期托舉市場價格和調節峰穀波動。

版權及法律問題聲明

本文資訊由中鎢線上?/中鎢智造?(dnxs.qifanbrand.cn,news.chinatungsten.com)根據各方公開的資料和新聞收集編寫,僅為向本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關注者提供參考資料。任何異議、侵權和不當問題請向本網站回饋,我們將立即予以處理。未經中鎢線上/中鎢智造授權,不得全文或部分轉載,不得對檔所載內容進行使用、披露、分發或變更;儘管我們努力提供可靠、準確和完整的資訊,但我們無法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文作者對任何錯誤或遺漏不承擔任何責任亦沒有義務補充、修訂或更正文中的任何資訊;本文中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投資說明書、購買或出售任何投資的招攬檔、或作為參與任何特定交易策略的推薦;本文也不得用作任何投資決策的依據,或作為道德、法律依據或證據。

评论被关闭。

旧版